“寶馬大眾們logo扁平化是在為汽車發光做準備嗎”是關于車標的文章,由車工廠為您整理發布。
在一個汽車正在劇烈轉型的時代,汽車logo發發光,換換裝,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繼2019年的豐田、大眾之后,隨著i4概念車亮相,寶馬成為又一個更新品牌logo的大型跨國汽車廠商。
內環中藍白色塊平面化,外環原本的黑色底色被去除,BMW三字母之外,整個外環變成透明色。
寶馬客戶品牌高級副總裁詹斯·蒂默(Jens Thiemer)表示:“去掉黑環意味著寶馬對年輕的購車者更加開放和透明。也應該更好地實現數字化轉變,但確切的實現方式還不完全清楚。畢竟,新標識在外觀上不是三維立體的,所以,這可能與之有關?!?/p>
去掉黑環意味著更加透明?好吧,估計這位高級副總裁也還沒摸著頭腦,要不然也不會說“還不完全清楚”、“可能與之有關”。
媒體也語無倫次起來,“變得更加簡潔、扁平,改變了之前略顯圓潤的外觀,使其看起來更加立體”之類的描述讓人看完疑惑到底是更扁平了還是更立體了。
無疑是更扁平了,從已經更換logo的現代、豐田、大眾到曝光的奧迪新商標注冊,再到國內的吉利、長安,都遵循著從三維到二維、從立體到平面的變化規律。
以大眾為例,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首席營銷官Jochen Sengpiehl對新logo的解讀是:在今天的數字時代,原先的3D logo有些沉重僵硬,新logo被精簡成基本組成部分?!八瞧降模_放的,充滿了對比和清晰的感知”,更加清晰、簡潔和精確,而且適合在各種尺寸的數字設備上呈現。
截止目前,無論廠商還是媒體,對這輪汽車logo變化的解讀都是要適應電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移動互聯網。但為什么適應這些“化”就要把logo變成二維平面的?汽車是三維立體的,難道以后的logo都要印刷在汽車前臉上?這種解釋并不令人信服。
汽車商業評論專欄作家、合眾汽車副總裁兼設計中心總經理常冰給出的另一種解釋似乎更合理:扁平化是為logo發光做準備。
常冰認為,過去100多年里汽車造型設計包括logo設計只有兩種工具:形體和色彩。較近這些年出現了第三種工具:光。與前兩者相比,光的特點是沒有邊界、可變化,光的應用代表未來汽車設計新的趨勢和發展路線。
光在汽車設計上的較早應用是氛圍燈,近幾年越來越多概念車將純裝飾的燈用在了外飾上,量產車上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橫貫前臉和尾部的燈帶。
肉眼可見的趨勢是車外飾的發光源越來越多,而logo是汽車視覺上的中心點,如果周邊都在發光而logo不發光,會形成視覺黑洞。如果見過汽車logo被損壞后的樣子,一定對視覺黑洞這個詞有更形象的感受和認同。
所以在常冰看來汽車logo發光是必然趨勢,且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梢园l光的logo邊界是自由的,可變色,可律動。這才是logo扁平化的終極原因,因為立體logo沒有意義了。
如此說起來,引領logo發光的祖師爺是中國品牌比亞迪,大眾、豐田、寶馬、奧迪這些跨國大牌都將沿著比亞迪開辟的新路徑魚貫而行。
中國人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在量產車上較早使用光變化logo的也是中國品牌——威馬。威馬的logo可以在行駛時根據行駛節奏閃爍,在充電時顯示充電進度,車門解鎖時閃爍提示,同時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
事實上,發光logo早已存在于消費者需求中。各大汽車改裝店和淘寶都能提供logo發光改裝和定制。比如上圖這個寶馬logo不但能發光,還能在剎車時由藍光變為紅光,滿足法規的同時給汽車提供了動態變化的視覺效果。
當然,我們不能說改裝店引領著汽車潮流方向,但顯然在一個汽車正在劇烈轉型的時代,汽車商業評論認為,汽車logo發發光,換換裝,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聲明:“寶馬大眾們logo扁平化是在為汽車發光做準備嗎”由車工廠摘自sohu號。
以上就是關于寶馬大眾們logo扁平化是在為汽車發光做準備嗎資訊的全部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