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Logo換得好,年輕消費者跑不了?丨漫談”是關于車標的文章,由車工廠為您整理發布。
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未來汽車日報」(微信公眾號ID:auto-time),作者:李梓楠。
作者丨李梓楠
編輯丨周游
23年來頭一次,寶馬給自己整了個新造型。
3月3日的線上發布會上,該品牌自1997年以來苐yi款全新Logo正式亮相——
左:寶馬1997年至今使用的Logo;右:新款Logo 來源:BMW官網
對比來看,原先內環中藍白色塊平面化,外環的黑色底色被去除,除了標志性的BMW字母,整個外環變成透明色。
懂點設計又實誠的網友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這不就是換了個PNG格式嗎?
寶馬斷然是不會承認換Logo就只有這點技術含量的。該公司負責客戶和品牌的高級副總裁詹斯·蒂默(Jens Thiemer)表示:“新的宣傳Logo代表著開放和簡潔。我們希望通過新的Logo,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邀請我們的客戶,成為寶馬的一份子。”
寶馬新Logo概念圖 來源:autonews
概念的傳達是企業單方面的行動,能否被受眾準確接收卻是一個玄學。
社交媒體上,關于Logo的評論呈現兩極化。喜歡的人愛不釋手,盛贊“好看,是不一樣的寶馬”;不喜歡的人立場也很鮮明,“看到這個Logo,我想到‘丑陋’這個詞”“原來的那個就挺好,為什么要換?”
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直言稱,寶馬的新Logo變透明“簡直太糟了”,“為什么要讓你的Logo變得那么難辨認?像是某個設計師草率地導出了Photoshop的文件,隨手把背景給刪除了”。
時尚是一個輪回
寶馬方面表示,新的Logo并不會出現在車輛上,而是會應用在BMW品牌、BMW i子品牌及M Power品牌線上線下的市場宣傳與溝通。
但上述The Verge的評論文章認為,鑒于這個新Logo已經哪哪都是了,它也遲早會爬上寶馬車的引擎蓋。
吐槽歸吐槽,想要把自家Logo拍“扁”的品牌可不止寶馬一家。此前,雅虎、谷歌、Facebook、Airbnb都做過此類嘗試。
2015年,谷歌換了新Logo,線條、字體更簡單,整體設計更扁平化 來源:谷歌官網
而這一趨勢在奢侈品界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近幾年,Logo扁平化之風刮遍了時尚圈,一線大牌用來彰顯身份的標志換了一圈,結果大家變得越來越像。
部分時尚品牌Logo變遷前后示意圖 來源:Logo研究所
作為“大件奢侈品”,汽車的Logo通常承載著大眾對品牌的苐yi印象,也在某種程度上組成了車企文化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企業不會頻繁地更換Logo。以寶馬為例,其Logo較初誕生于1917年,在過去的100多年里,只換過4次Logo,且從外觀上看整體要素都沒變,只有顏色、字體等細節上的不同。
寶馬百年Logo變遷史 來源:BMW官網
在此次變“扁”之前,寶馬的Logo一直是頗具立體感的黑環藍白款,它誕生于1997年。為了適應潮流,符合時代審美,寶馬把此前平面化的Logo變成了立體結構,與當時強調的“動力與操控”理念相契合。
但時尚有時候就是一個輪回。立體化了23年后,寶馬又找回了當年扁平的感覺。這一點,同為德系車的大眾深有同感。但在換Logo這件事上,大眾比寶馬勤快得多,84年的歷史里足足換了12款Logo,較“短命”的僅僅用了兩年。
大眾Logo變遷史 來源:wikipedia
其中,2000款和2012款皆為立體化設計,此前20世紀的均為平面圖標。而到了2019年,大眾又嗅到了變化的氣息,迅速拋棄了立體Logo。
歐洲之外,亞洲的日系、韓系車,以及中國的自主品牌,也試圖搭上“扁平號Logo列車”。
豐田2019年對品牌形象做了一個頗為顛覆的改變,不僅標志性的“牛頭”不再立體,配色和字母、圖案的擺放方式都做了改變。
來源:Toyota官網
起亞汽車則是今年2月先賣了個關子,總裁樸漢宇表示或將于10月正式發布全新Logo,并已申請了相關專利。但從坊間已經流出的專利圖上可以看出,新款Logo也是走了扁平簡潔化的道路。
左:起亞現用Logo;右:流傳出的專利圖Logo 來源:Twitter
而中國自主品牌這邊,長安汽車也于2019年踏上了“黑化”之路,宣布用新的Logo開啟全新的品牌征途。
來源:長安汽車官網
收割年輕的錢包
對于寶馬此次換Logo的考量,詹斯·蒂默給出了解釋:“去掉盾牌周圍的黑環,表達了寶馬品牌對年輕的購車者更加開放和透明的態度,以及更好地迎接數字化的轉變。”
黑環曾經是寶馬擁有悠久歷史的證明,代表著這家車企的前身擁有飛機發動機公司的血統,但如今將黑環抹成透明色,和過去告別的同時,也將野心瞄準了未來。
寶馬較初的標志融合了卡爾·拉普的黑環,和巴伐利亞的“藍天白云” 來源:BMW官網
此次新版Logo亮相的契機,是寶馬發布了i4純電動概念車。作為寶馬旗下首款純電動四門轎跑,i4采用了較新的設計語言和第五代eDrive電力驅動技術,被外界看做寶馬狙擊特斯拉的利器。據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佛·齊普策(Oliver Zipse)透露,這款新車將在慕尼黑工廠投產,概念車設計已經十分接近量產車。
寶馬i4概念車示意圖 來源:cnet
當前,多數車企換標的動力,都來自于汽車電氣化和品牌年輕化。
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車在車身設計、內部構造等方面采用了不同的設計理念,再使用此前造型復雜的Logo,勢必會產生較強的違和感。所以車標的簡約化設計,更加符合電動車的身份,同時也表明了車企向電動化轉型的決心。
有決心和愿景是好的,但現實中還得靠實實在在的數據說話。年輕一代消費者和他們的錢包愿不愿意為新概念買單,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車企換Logo的決定是不是正確。
以中國市場為例,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羅蘭貝格等機構數據分析顯示,近年來用戶年輕化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流趨勢之一,逐漸成長為社會中堅力量的90后,成為中國汽車消費的主力軍。2014年90后汽車消費市場占比17%,2016年已經提升至25%,至2019年上半年,數據達到了42.4%。
中國90后汽車消費占比變化趨勢 來源:羅蘭貝格
報告分析預測,至2020年90后汽車消費占比將達到汽車市場的45%。同時,汽車產業鏈各環節的參與者涌現出不同程度的迎合90后的行為,也促進了汽車消費群體的年輕化。
而據《2019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指出,在汽車制造技術成熟的今天,配置與特性已無法形成壁壘,使用成本也可以通過技術進行控制。然而,打造品牌優勢,并將品牌價值有效傳遞給消費者,卻可以成為汽車廠商實現差異化的根本。
在報告覆蓋到的線上、線下共計2413名受訪者中,27%的人表示品牌所傳達的形象與認知(例如高端奢華、彰顯個性、時尚等)是他們考慮的因素;26%受訪者認為品牌歷史比較重要;同時品牌在親朋好友中的口碑,以及過往使用體驗,都是消費者關心的因素。
來源:《2019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
在時尚奢侈品消費領域,大牌把自家原本各有特色的Logo改成了更醒目的字體,實際上是在向移動互聯網時代年輕人的閱讀習慣投降。某種程度上說,車企集中換標也是延續了這一趨勢。
但比起時尚單品,汽車購置顯然是一筆更為不菲的花銷。盡管車企向電氣化靠攏,完成了品牌形象迭代,能不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輕消費者,還得問問他們的錢包答不答應。
聲明:“汽車Logo換得好,年輕消費者跑不了?丨漫談”由車工廠摘自sohu號。
以上就是關于汽車Logo換得好,年輕消費者跑不了?丨漫談資訊的全部內容了。